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ranklist paihangpage

下载排行

Top 10 Top 30 Top 50 Top 100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

张浩;吴秀娟;

深度学习提倡主动性、批判性的有意义学习,表达了一种对学习本质的认识,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在真实社会情景和复杂技术环境中更加注重批判性地学习和反思,通过深度加工知识信息、深度理解复杂概念、深度掌握内在含义,主动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有效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中以解决复杂问题,最终促进全面学习目标的达成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深度学习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和丰厚的理论基础。本文在阐述深度学习概念内涵并比较其与浅层学习的差异基础上提出深度学习的若干重要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理论对深度学习的解释和影响,以及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对深度学习引导与调节的理论意义。

2012 年 10 期 No.309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研究”(课题编号:ECA10036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54,468 ] [被引频次: 2,621 ] [阅读次数: 42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

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

"停课不停学"是教育部应对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带来的延期开学而提出的新举措。为了帮助此举措更有效落到实处,该文系统梳理了当前国内一些典型的延学期间各地各类在线教学方案及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归纳了网络在线课程、网络直播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电视空中课堂等四种典型"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形式。在此基础上,为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实践主体提出了针对性的实施建议,以期为特殊时期的在线教学献言献策,为国内大中小学快速部署、实施在线教学提供参考。

2020 年 03 期 No.398 ;
[下载次数: 42,041 ] [被引频次: 903 ] [阅读次数: 27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构建

张浩;吴秀娟;王静;

深度学习的目标面向提升学习者的问题解决、高阶思维、自主学习和知识创新等高阶能力。深度学习评价应以深度学习目标为导向,运用调查、测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深度学习过程及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对深度学习目标进行反思和修订。该文就如何评价深度学习这一问题,提出构建以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比格斯的SOLO分类法、辛普森的动作技能目标分类法和克拉斯沃尔的情感目标分类法为基础的深度学习多维评价体系,以非结构化的深层知识、高阶认知技能、高阶思维能力和高水平动作技能等的形成为深度学习评价的现实标准,构建认知、思维结构、动作技能和情感四位一体的深度学习评价体系,以解析不同领域中深度学习者可达成的预期目标。

2014 年 07 期 No.330 ; 扬州大学教改课题“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双语课程研究性教学实践探索”(课题编号:YZUJX2012-14B)研究成果;; 校“新世纪人才工程”项目支持
[下载次数: 30,057 ] [被引频次: 1,403 ] [阅读次数: 9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

梁迎丽;刘陈;

新技术浪潮汹涌而至。大数据、并行计算和深度学习驱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并重塑教育新形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有助于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该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概述了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三次浪潮,揭示了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与驱动力,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四大具体应用形态,分析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五大典型特征,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归纳并构建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体系,旨在为我国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018 年 03 期 No.374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A/2016/06);;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智慧学习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0088);;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JS-XKT1717)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29,825 ] [被引频次: 455 ] [阅读次数: 12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李政涛;文娟;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最早提出"五育并举"的蔡元培及其时代相比,新时代所提出的"五育并举",有独特的时代需要和时代问题;"五育融合"给新时代带来的是"教育新体系";"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育人实践""育人理念""育人思维"和"育人能力";"五育融合"难在"日常""机制""评价""主体"和"生态",它们同时构成了破解"五育难题"的基本维度和基本路径。

2020 年 03 期 No.398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9年度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课题编号:VAA190001)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27,910 ] [被引频次: 576 ] [阅读次数: 38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

何克抗;

本文从教育信息化内涵的界定、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分析,以及对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的探索(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则涉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以及教与学方式、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等几个方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所从事的理论研究和取得的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与评论;其结论对于我国教育信息化今后的健康、持续与深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011 年 01 期 No.288 ;
[下载次数: 27,214 ] [被引频次: 978 ] [阅读次数: 5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探析与研究展望

祝智庭;胡姣;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育创新和变革的价值日益凸显。然而,不可否认,尽管数字化转型一词很早便已被提出,但教育数字化转型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发展方向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为此,该研究首先探讨了数字化和信息化作为两种不同的系统转型方法之间的差异,以从中透视教育数字化转型之“数字化”内涵;从创变的本源中,洞悉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转型”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随后,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框架,从教学维度、基础设施维度、管理维度和外延维度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基础性场域。最后,从新范式、新思维、新能力、新环境、新资源、新应用和新文化的发展层面叙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能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2022 年 04 期 No.423 ;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项目编号:18ZDA335)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26,799 ] [被引频次: 48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

祝智庭;孙妍妍;

在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席卷全球的影响之下,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创新教育的新园地。该文通过对中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对创客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并对创客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层次解读。在新兴科技和互联网社区的发展大背景下,创新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创客课题的八个要素包括:课题的切身性、课题的复杂性、充足的资源、互动和合作、高强度、合理的时间安排、分享教育、以及新颖性。在我国,创客教育具有贯彻以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育"尚技重工"的文化等优势。推进我国创客教育的方式有:设立多校共享的创客中心、提供相应的教师培训、鼓励器材的研发生产、创建社区创客中心、创建良好的激励机制。

2015 年 01 期 No.336 ;
[下载次数: 26,697 ] [被引频次: 1,157 ] [阅读次数: 2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践与经验

杨金勇;裴文云;刘胜峰;张东淑;张湘;姜卉;姜莉杰;于瑞利;

疫情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纷纷组织师生开展在线教学工作,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以解决延期开学阶段学生的居家学习问题。但在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全媒体常态化教学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若干问题与挑战,如"网络基础条件研判不足""学生参与性和持续性不高""优质线上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教学和管理策略落后"等。本刊特征集了来自不同学段、不同地域相关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初期的实践经验分享和交流,以期能在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教学指导策略、居家学习生态构建、推动整个教育系统落实服务保障工作、促进区域和学校教育整体发展等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0 年 04 期 No.399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基于校馆合作的项目式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DHA180433)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规划项目“教学图式交互可视化研究”(项目编号:K1070159);; 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医思维导向的多元混合教学设计与评价——以《针灸学》为例”(项目编号:G7290006)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26,004 ] [被引频次: 268 ] [阅读次数: 4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

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

该文从课和课程概念的文献研究入手,对微课、微"课"和微课程的概念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微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属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范畴。微课与"微目标、微教案、微讲义、微练习"等课程要素共同构成微"课程",与"观看微课、在线讨论、做练习"等学习活动构成微"课",前者属于课程论的范畴,后者则属于教学论的范畴,两者具有本质区别。同时,从微课的"教育资源"属性出发,提出了微课的"目标、内容、教的活动、交互、多媒体"等五大构成要素,并结合当前微课教学实践应用的情况,归纳了微课支持翻转课堂教学、课内差异化教学和课外辅导答疑等三种教学应用模式,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微课的概念和教学应用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2014 年 07 期 No.330 ; 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云服务模式下的教室与智能终端技术”(课题编号:MOE-INTEL-2012-05)的阶段成果
[下载次数: 24,664 ] [被引频次: 1,035 ] [阅读次数: 7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