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gaojisousuo advsearchresultpage
标题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通讯作者 基金
DOI 栏目
摘要
时间范围 -
重 置 检 索   简单检索

文献

排序: 时间 相关度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理论与争鸣

简论价值教育

杨开城;高梓贤;

教育旨在发展人格。人格是由知识系统、价值系统和情感系统组成的,情感系统是价值系统的伴生物。人格发展即为人格的增值过程,也就是人格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的增值过程。我们将面向知识系统的教育层面称为智识教育,将面向价值系统的教育层面称为价值教育。价值是人之为人的存在方式,它可以区分为功利价值、伦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我们需要区分两种关于价值的判断,一种是“X是价值”,另一种是“X有价值”。这两种判断对于教育的含义是不同的。作为知识的价值对应的是“X是价值”的判断,它是价值矛盾体中的一个点,通过学习,它会进入个体人格的知识系统。个体人格中的价值系统对应的是“X有价值”的判断。人格价值系统中的价值之间具有深度差异,深刻的价值与个体精神生命是同一的。从目标角度看,价值教育是一种促使学生创生和维护健康的智慧型价值系统并生成特定的价值赋值能力、价值辩护能力和价值编码能力的过程。价值目标的起点水平是价值理解,终点水平是价值认同。价值教育需要强化以下四个方面:(1)完整丰富的价值体验,(2)价值澄清,(3)足够的自由与尊重和(4)价值引导与惩戒。

2025 年 02 期 No.457 ;
[下载次数: 16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电化教育2025年重点选题

<正>01教育强国研究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实践路径、实施策略、战略任务研究。《教育强国建设规化纲要》解读。02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研究数字教育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理论与机制研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应用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研究。数字教育的政策、理论、伦理与未来发展战略研究。优质数字资源(数字教材)建设和应用研究。数智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数字教育国际比较研究。

2025 年 02 期 No.457 ;
[下载次数: 96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科学教育

数字化转型赋能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内涵、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王后雄;马善恒;胡天娇;

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创新人才培养诉求的优选路径,是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赋能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具有深化探究实践、创设可视情境、促进方法外显、突破学习场域、构建共享资源的内涵特征。数字化转型赋能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主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塑实验教学的生态体系;彰显人文指向,形成互惠共生的人机关系;指向未来教育,有效发挥数据的价值效能;体现主体意识,全面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依据智能时代科学教育的创新趋势,必须通过构建数字化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优化实验教学数字化的支持环境、打造数字化支持的科学实验教学样态、探索智能时代科学教师数字化培养模式、建立数字化实验质量评价全息性系统、推进数字化实验教学应用示范工程等实践路径,发挥数字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赋能作用。

2025 年 02 期 No.457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一般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及监测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HA24024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81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数字教育之路

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基本现状、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基于珠三角等地的调查与分析

林书兵;姜雨晴;张学波;崔裕静;刘欢桐;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不断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正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核心议题,但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其数字素养状况具体受哪些因素影响、当前水平如何以及与其课堂教学绩效有何关系,针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回应,将有助于指导各地精准推进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工作。对此,该研究综合采用深度访谈、扎根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并从实践层面为中小学数字素养培育提出了针对性实施建议,以期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引。

2025 年 02 期 No.457 ;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数智技术赋能的中小学精准师训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5ZQJK273);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提升课堂教学绩效的路径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BCA230279)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51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问题驱动的“科学与工程实践”师生互动话语结构研究

占小红;刘欣欣;于晨;

科学与工程实践作为当前科学课程改革和未来课程发展的重要模式,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充分体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问题驱动是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科学与工程实践、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对问题驱动下的科学与工程实践互动多变性进行客观描述的分析框架,并结合编码统计分析、图谱分析和质性分析等方法,探索问题驱动下的科学与工程实践师生互动特征,揭示“提问-回应”互动推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规律,为增强科学与工程实践的有效性提供重要参考。

2025 年 02 期 No.457 ;
[下载次数: 22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刊特稿

高等教育视域下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意旨、困境与突破

张志勇;何赵颖;

教育、科技、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必须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劳动者,实现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高等教育视域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尚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高校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滞后;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力;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该文建议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提升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驱动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构建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良好政策环境。

2025 年 02 期 No.457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度重大委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重要论述若干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3JZDW10)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63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科学教育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向度与实践方略

刘和海;谭闵;高幸;王贝贝;

科学教育关系到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等领域,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石。因此,该文致力于深入剖析科学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其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以期对科学教育的本质进行重新解读。同时,探讨了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一基础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科教兴国战略、科学素养的培育、以探究与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以及科学教育所特有的“加法”理念。在实践策略上,提出持续优化的发展格局、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全面设计的评价框架和多方协同的生态模型,这些措施构成了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新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5 年 02 期 No.457 ; 2023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面向青年群体的公共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研究”(项目编号:AHSKYY2023D027)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702 ] [被引频次: 1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数字教育国际比较研究

技术赋能教育的维度、限度与向度——源自《2023全球教育监测报告》专题部分的启示

刘嘉豪;刘德建;李至晟;曾海军;

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历史必然,“技术对教育而言究竟是福还是祸?”是无法回避且需深度探讨的复杂议题。《2023全球教育监测报告》专题部分深度审视了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该文对报告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探讨技术赋能教育的维度、限度与向度。首先,公平与包容、教育质量以及教育管理效率构成了技术赋能教育所需考量的基本维度;其次,技术赋能教育在认知、应用、证据等层面存在限度,具体包括循环论证倾向、技术应用引发的复合性挑战、有效性与时效性的证据缺失等;最后,技术赋能教育的应然向度是数字时代教育发展的价值引领,重点包括针对性培养数字胜任力、开展技术赋能的按需学习、以及持续实施技术融入教育的社会实验等。为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不断拓展技术赋能教育的维度、突破限度并深化向度,共同构建包容、高效和韧性的未来教育生态。

2025 年 02 期 No.457 ;
[下载次数: 33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数字教育之路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基于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证研究

朱莎;李嘉源;况秀林;白洁;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数字素养是培养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过于强调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忽视了智能时代倡导的人机协同自主学习,这已成为制约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瓶颈。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设灵活开放、包容共享的人机协同环境,引导学生自组织学习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新的契机。鉴于此,该文构建了基于自组织学习理论的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模型,提出面向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GAiSOLEs教学模式,并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开展准实验研究,验证GAiSOLEs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GAiSOLEs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整体水平,以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维度水平,但对信息社会责任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应该重视技术伦理安全,构建可控教育大模型,关注学生数字知识技能发展,避免陷入认知陷阱,并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2025 年 02 期 No.45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字教材场景下融合课程知识建模的图神经认知诊断方法研究”(课题编号:62477021)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3,15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知识图谱驱动智能学习的内生逻辑

吴杨;吕钰琪;杜钧;牛红伟;郝佳;

知识图谱愈加成为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应用逐渐增多,但知识图谱作用于教与学的应用逻辑与应用场景仍有待挖掘。基于当前的智能学习面临着碎片化严重、联通性不足、知识库缺失的问题,该研究以经典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习者处理学习任务时的认知活动为状态,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探究知识图谱驱动下的智能学习机制,为解决三个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一,针对知识碎片化的问题,知识图谱通过将知识串联成网络,促进学习中的认知加工,减少碎片化学习;第二,针对知识点冗余的问题,知识图谱通过合并相同知识点、增加跨学科知识的联系,提高了学习中的智能联结,激发学习者主动探索,并主动形成知识构建活动;第三,针对知识库缺失的问题,知识图谱平台通过集成知识点、学习资源库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习的个性化推荐有据可依。基于学习者运用知识图谱学习的理论机制,未来知识图谱的教育教学创新方向将聚焦于个性化、自适应、探索性、反馈性的学习平台搭建,为推进教育教学的智能化变革提供理论支撑。

2025 年 02 期 No.457 ;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优先关注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的应用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AEGA24012)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57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