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gaojisousuo advsearchresultpage gaojisousuocharts
标题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通讯作者 基金
DOI 栏目
摘要
时间范围 -
重 置 检 索   简单检索

文献

排序: 时间 相关度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跨学科素养生成要素及其内在机制

李洪修;李婧瑶;

跨学科主题学习宏观旨向的是学生跨学科素养的生成,其具体以素能(活动)、品格、内容和情境为生成要素。从生成的内在机制来看,其一,素能要素呈现为个体认知素能与集体互动素能的双线并行;其二,品格要素呈现为跨学科想象、跨学科视野、跨学科智识、跨学科文脉、跨学科自由的五位一体;其三,内容要素呈现为从显性层到隐性层递进设计的主题样态,对性质维度、学科维度、结构维度精细设计的任务样态,纳入多样化知识属性统筹设计的知识样态;其四,情境要素呈现为原生情境、教学论情境、合约情境、行动情境的整合育人。

2025 年 07 期 No.462 ;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中小学学科育德的知识社会学机理与实现策略研究”(项目编号:BHA230128); 2022年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跨学科视域下劳动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2SKY26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22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教育数字化之路

基础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陈云龙;李翔宇;

基础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构建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基础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事物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出发,基础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由政策、设施、资源、应用、素养、治理、评价等子系统共同构成,各子系统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协同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立足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目标与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全局,构建基础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需要解放思想,跳出教育看教育,加强顶层规划;实事求是,站在全局看教育,加强统筹协调;与时俱进,放眼长远看教育,加强迭代升级。

2025 年 07 期 No.462 ;
[下载次数: 20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版本库建设路径探究——基于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全文数据库项目开发的思考

陈兵;

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版本库作为高质量教材建设和管理的保障措施之一,能为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编写与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数据库存在制作标准不统一、收录范围不全、内容数据同质化、开放程度低等现状,笔者提出在开发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版本库的过程中要遵循标准化、完整性、需求导向、共建共享、前瞻性原则;强化顶层设计,开展深度调研,开发教材版本库展示发布平台,制定教材版本库建设标准,扩展教材版本库应用功能,以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版本库的作用,助力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2025 年 07 期 No.462 ;
[下载次数: 4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理论与争鸣

技术与教学一致性: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落脚点

杨鑫;

建构技术与教学一致性是深化推进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破解技术与教学“两张皮”“融合难”等问题的重要落脚点。首先,该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中蕴含的一致性命题,探讨了技术与教学一致性的内涵;其次,着眼数字化教学的朴素逻辑,提出了技术与教学一致性的认识框架,包括技术意向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技术形式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技术分布与教学逻辑的一致性、技术规格与主体能力的一致性;最后,提出了技术与教学一致性的建构途径,包括开展一致性推理、开发一致性技术和实施一致性评价。以期为技术与教学整合研究开辟新范式,为教学数字化实践提供新参照。

2025 年 07 期 No.46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形成机理及大数据精准削减机制研究”(课题编号:CHA220299)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7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刊特稿

教育强国背景下数据驱动民办高校循证治理研究

李葆萍;周海涛;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出“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鉴于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的办学特点,亟需探索新的治理理念和工具来突破治理困境。数据驱动的循证治理一方面可以发挥数据增强监管事务透明性的技术优势,提高多元主体的参与度,有利于实现决策的民主性和监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通过数据累积民办高校真实的办学和运行数据,有利于挖掘民办高校的办学规律,从而为破解民办高校内外部治理中的难题、实现精细化治理提供循证支持。该文围绕着多元主体和数据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探索了数据驱动的民办高校循证治理的逻辑体系和系统设计,提出以刚性的技术执行保障民办高校治理制度的规范实施的治理运行机制设计思路,并探讨了民办高校实施数据驱动循证治理中面临的机制转变以及数字化环境支持等现实挑战,进而形成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优化国家民办教育治理数据平台、加强民办高校治理循证研究等建议。

2025 年 07 期 No.46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模式与平台构建研究”(项目编号:72174030)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2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跨学科视阈下师范生计算思维发展现状与培养策略

郭锂;胡钦太;王姝莉;陈颖珊;

计算思维教育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石,居于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之列。在国内外日益重视K-12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背景下,各学科职前教师的计算思维普适能力和计算思维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成为国际研究热点。该研究从K-12跨学科教学和计算思维教育的互生性这一视角切入,分层剖析跨学科与师范生计算思维的逻辑关系;以我国多地区师范生计算思维的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呈现师范生计算思维发展现状;以83项国际相关实证研究的结论为启示并结合该研究团队所开展的侧重于培养师范生“计算思维教育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职业能力的专门课程的本土化教学实践经验,给出我国师范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实操性策略。

2025 年 07 期 No.46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3年度重大项目“数字化促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路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3VRC076)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5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刊特稿

IPTR:教研新范式

孙发勤;曾祥翊;冯锐;

该研究聚焦于智能精准教研(IPTR)范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基于2021—2024年覆盖全国28个省108个区县和276所学校的大规模试点实践,系统阐述了智能精准教研的理论框架,将其定位为一种以数据循证为基础、人机协同为核心机制、精准赋能教师个性化与规模化专业发展为价值旨归的教研新形态;揭示了智能精准教研的五大特征:数据化、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和规模化,并分析了教研主体、证据、情境、模式和生态等核心要素的转型;技术层面,构建了多模态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基座,包括课堂教学行为数据、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和课堂话语文本数据;实践层面,提炼了系统化的教学诊断方法、动态发展的教师画像体系及创新的教研活动模式;生态层面,提出了包含政府、教研机构、企业、高校和学校的GEBUS多元协同生态系统模型,并探讨了教研文化重塑的必要性。研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教研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

2025 年 07 期 No.462 ;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江苏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GenAI驱动的跨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4JYB013)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8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理论与争鸣

作为教育治理的数字包容:理论基础、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

段俊吉;

在数字时代,教育治理的本质逻辑经历着从整体性建构向个体化关注的趋势转变,数字技术以深度嵌入的方式参与到治理实践的多维侧面。然而,数字嵌入在解决教育治理难题的过程中愈发遭遇复杂性困境,对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多重挑战。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作为调适性概念和超越性策略的“数字包容”应运而生,展现出应然价值和实然效果。数字包容将数字鸿沟、社会包容、数字排斥和文化认知等理论线索融入教育数字治理的实践框架,蕴含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内核。因此,多元主体不仅需要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理解数字包容的现实内涵、生成机理和实践效果,更要探寻提升数字包容水平的治理路径,在应对教育数字治理的非均衡困境的同时使治理成果更加开放、多元和普惠,真正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

2025 年 07 期 No.46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教育数字化转型下中小学教师数字负担的系统治理研究”(课题编号:CHA240272)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4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刊特稿

问题式融智课堂: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展望

祝智庭;陈怡;朱晓悦;闫寒冰;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推动教育生态向“人机共生”新范式转型。鉴于传统课堂在思维培养与多主体协同方面的诸多局限,该研究融合问题式学习与融智课堂的理论内核,提出“问题式融智课堂”创新模式,并构建三维结构框架。目标要素协同知识分类与思维渗透,驱动从知识传递到思维生成的范式跃迁。角色要素明晰教师、学生与AI大模型的分工逻辑,依托多主体动态交互激发群智涌现。过程要素围绕“7何”问题链模型设计递进认知路径,并提出垂域智能体的学科适配机制,平衡技术普适性与教育专属性。实践层面,从赋能关键角色、拓展应用场景、规避伦理风险与回归育人本真四方面提出实施路径,避免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该研究旨在推动课堂从静态知识容器向动态思维创新场域的转型,为智能时代新质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回应数智时代的教育挑战。

2025 年 07 期 No.462 ;
[下载次数: 53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经验、挑战与建议——基于8场专题座谈的内容分析

杨现民;郑奕珂;李新;黄璐璐;

人工智能正在快速重构教育的组织模式与服务样态,引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颠覆性变革。该研究组织八场专题座谈,调研一线教师、学校管理者、区域管理者和企业代表在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进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并采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政府通过顶层设计,保障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企业通过细分产品场景与提供驻点服务,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普及应用;学校按需配置智能产品并利用人工智能强化教师研修活动,推进业务转型;教师以学科教学为中心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科研能力。但也面临着制度障碍、条件障碍、主体障碍、技术障碍等不同层面的现实挑战。为此,研究提出可以通过优化制度供给、建立“政产学研用”联合体、开展智能素养专业培训、研制智能教育产品技术标准、推进应用场景走实落细等方式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2025 年 07 期 No.462 ;
[下载次数: 30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