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gaojisousuo advsearchresultpage gaojisousuocharts
标题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通讯作者 基金
DOI 栏目
摘要
时间范围 -
重 置 检 索   简单检索

文献

排序: 时间 相关度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中国数字教育之路

人机协同学习的新理解:人与AI共同调节学习

郝祥军;顾小清;

人机协同学习是智能教育发展的重要实践。以学习调节为视角来重新理解人机协同学习,将揭示人工智能在提升人类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上的重要作用,促进探索人机协同调节学习的新形态。该研究首先概述了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者从自我调节学习到人机协同调节学习的转变,然后重点剖析了人机协同调节学习的作用维度,从认知调节、行为调节和情感调节三个方面详细讨论了人工智能增强主体自觉的方式;其次,建构了人机协同调节学习的过程机制,解释了人工智能支持学习调节的流程和人机协同调节学习的过程;最后,结合人机协同调节学习的作用,展望了其对人类的知识创造、人机实践关系和学习时空结构等方面的主要影响。

2025 年 06 期 No.461 ;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ZDA364)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55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5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从异化到回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重构

吴昊桢;袁艺标;

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作为一项重要数字教育资源,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凭借其沉浸性仿真、多元化资源和精准性评价等特点,虚拟仿真实验满足了知识建构具身性需求,完善了课堂教学差异化实施,促进了学生评价立体化变革,已成为实验教学领域的开拓性革新。然而,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下,教育技术过度追求效率、效果和量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逐渐显露出“工具理性膨胀”与“价值理性式微”的双重困境,表现出功利化、惰化、局限化、物化等偏向,使其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这种技术异化不仅削弱了教育的育人本质,还导致“教育主体性消解”和“教育生态失衡”,将教学推向一种“虚拟繁荣”与“真实贫瘠”的矛盾境地。为此,该文提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三重理性回归路径:目标回归,澄明价值需求,规范理性行为;本质回归,坚持以人为本,回归教学真谛;生态回归,人机智能协同,提升教育质效。以期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价值理性回归和长效发展提供参考,助力构建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良性生态。

2025 年 06 期 No.461 ; 202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机能学‘三位一体’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项目编号:220603257103938); 2022年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重点项目“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S2022ZD0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33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理论与争鸣

全民·全过程·全数字时代:迈向教育强国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程豪;

建设教育强国是我国新时代对教育规划的一种表达。当前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结构、评价及策略。透视教育强国政策发现,绘制学习型社会的愿景成为重要期待和可能想象。“全民·全过程·全数字时代”的分析框架在理论、实践与政策的融通中被建构,为理解迈向教育强国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增添新的知识空间。立足教育强国的宏大事业,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面临“受教育权与全民终身学习需求的矛盾”“教育体系断裂与社会系统阻隔”及“学习型社会与数字时代脱节”的挑战和机遇。基于“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立场,可从“以类别有序的方式满足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在纵横联通中绘制学习型社会图景”以及“以数字化转型助推学习型社会发展”等方面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战略行动。尚需强调,迈向教育强国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新时代描绘全民、教育、学习、社会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宣言”。根植于我国新时代的社会文化情境,是建设教育强国、赋能学习型社会的未来选择与可能想象。

2025 年 06 期 No.461 ; “2023年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编号:GZC20230921); 湖北省博士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编号:2024HBBHCXB044)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91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育评价改革

从离身走向具身:人工智能运用于学习评价的风险及其化解

卢秀;

人工智能正成为学习评价领域的新动力,其兼具离身与具身特性,为评价实践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学习范式从离身向具身转变,学习评价也需确立具身化的目标,包括整合身体经验、融入情境性和增强互动性。然而,实践中仍面临三重离身风险:一是认知与身体经验的解耦,导致评价主体的位移;二是环境适应性的缺失,引发个体差异标准的偏差;三是忽视具身互动,使评价方法局限于定量分析。为应对这些挑战,需重建身体经验的评价维度,平衡技术理性与身体智慧;明确个体差异基准,善用人工智能赋能纵向评价;融合定量与定性评价,协同使用多元评价工具。

2025 年 06 期 No.46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体系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的战略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AGL030)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76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强国逻辑与路向

吴虑;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助推形成健康教育生态和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应然之举,是增强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重点实现对目标、内容、主体以及评价使用的全流程重塑。在评价目标上,要立足“教育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方位,对标世界教育强国标准,撬动教育质量性变革;在评价内容上,要以新发展理念为价值导向重构评价重心,引领教育提升人才培养力、增强服务供给力、催生可持续变革力、加速现代性转型和增进人民满意度;在评价主体上,要在重申多元主体评价逻辑一致性基础上达成评价文化共识,加强不同主体间的评价话语权互动;在评价使用上,要整合不同形式的评价话语,并增进使用者对评价的参与和理解。

2025 年 06 期 No.461 ; 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JZD046)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56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电化教育2025年重点选题

<正>01教育强国研究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实践路径、实施策略、战略任务研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02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研究数字教育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理论与机制研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应用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研究。

2025 年 06 期 No.461 ;
[下载次数: 91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劳动教育

“活动-发展”视域下劳动教育的问题症结与实践突破

吴乐乐;范卿泽;陈春晖;左鹏飞;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发展”视域下的区域和学校劳动教育政策设计、教材研发、课程实施,存在着“劳动活动形式”与“教育发展实质”相割裂、分离,甚至相冲突、对立的实践问题。从事物价值所体现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维度,挖掘劳动“活动形式”与教育“发展实质”之间内在相统一的逻辑关联和育人价值理性。建构“活动-发展”型劳动教育,聚焦时代发展需求,重塑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注重实践组织形态,创新劳动教育的操作程式;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研判劳动教育的课改突破;强化协同育人体系,健全耦合共生的育人机制。

2025 年 06 期 No.461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教育部重点课题“智能时代教研员数字教研素养测评与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DHA240370)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31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数字教育之路

中国参与全球数字教育治理的策略分析——基于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展考察

刘梦彧;潘静文;黄荣怀;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教育数字化成为国际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该文从全球视角出发,系统梳理教育数字化的六大演进动向,包括政策变迁、基础设施普及、人工智能驱动教育范式重构、数字胜任力发展、技术治理规范以及跨区域教育共同体发展,揭示出全球教育系统正经历从理念到制度、从技术部署到生态建设的深层转型。通过对中国教育数字化的进展考察,归纳出战略规划引领、数字基座构建、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系统性布局。最后,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数字教育治理的策略,从打造数字教育公共产品、构建国际合作网络、共同推进数字教育能力发展、参与推动国际标准制定、共建数字治理规则五个维度,探讨中国数字教育走向世界的可行策略。推动中国教育数字化经验在全球层面的有效融入,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教育治理中的影响力,为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注入具有制度逻辑与实践成效的中国方案。

2025 年 06 期 No.461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依托联合国公共数字学习门户建设参与全球数字教育治理及公共服务研究”(项目编号:23JZDW12)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81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GAI的对话驱动人机协同知识建构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乐颖;刘永贵;张义兵;高兴启;

GAI赋能课堂,大多停留在“用”的浅层状态,对于GAI技术如何促进人机之间的有效协作,这种协作如何影响知识的构建、创新及其效果,尚缺乏深度思考。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对话驱动的人机协同知识建构模式,并基于此构建了“GAI·C”课堂智能对话学习系统。通过对34位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教学干预,从社交互动、认知活动、认知发展和学习成果四个维度评估了该模式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对话学习系统能有效观测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显著促进了学生在关键领域的知识建构,对学生深度学习实现了有效干预。同时该模式还有效促进了教师从单向传授到双向协作的转变;学生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为人机协同知识建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

2025 年 06 期 No.461 ; 202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后疫情时代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2.0推进中IT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BCA200089)阶段性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21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GAI技术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影响: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师领导力的链式中介作用

柴玉洁;

GAI技术创新引领着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将GAI技术有效融入教学策略是重塑教育形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对589位高校教师开展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师领导力在GAI技术与教师教学策略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GAI技术能够显著正向影响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师领导力,GAI技术与教师教学策略之间没有直接效应,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师领导力在GAI技术与教师教学策略之间既发挥独立的中介作用,也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这一机制的成因,并从动力源、行动链与助推剂三个角度提出提升数字素养认知、鼓励问题导向的非正式数字学习、培养和发挥领导教师的领导力以增强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教师领导力,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学策略的优化与新型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5 年 06 期 No.461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AIGC赋能外语教师智慧教研能力提升”(项目编号:24110219327543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数字学习空间建设”(项目编号:240901339131607)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54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