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gaojisousuo advsearchresultpage gaojisousuocharts
标题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通讯作者 基金
DOI 栏目
摘要
时间范围 -
重 置 检 索   简单检索

文献

排序: 时间 相关度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信息科技教研的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

李正福;林晓凡;高淑印;熊璋;

信息科技教育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关键,其质量提升依赖于完善的教研。运用现象图学法对32位信息科技教研员、教师的教研感知状况进行质化分析,发现信息科技教研在教研理念、教研目标、教研内容、教研能力、条件保障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科”与“技”并重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认为信息科技教研在“4个服务”的基础上还应承担起推进教育数字化的任务,探讨了教研组织新架构及其机制,并提出组建专业教研团队、提升教研人员专业素养、聚焦课程教学改革重难点问题组织活动、协调五级教研网络形成合力、完善教研保障制度等加强教研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推动信息科技教研转型,强化教研对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改革的支撑作用。

2025 年 09 期 No.46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3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高质量数字教材建设机制及政策研究”(项目编号:BHA230159)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4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电化教育2025年重点选题

<正>01教育强国研究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实践路径、实施策略、战略任务研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02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研究数字教育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理论与机制研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应用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研究。数字教育的政策、理论、伦理与未来发展战略研究。

2025 年 09 期 No.464 ;
[下载次数: 46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理论与争鸣

人机共生时代师生情感共同体场景化建构向度与路径研究

党同桐;王焕景;

人机共生时代,技术赋能带来认知效率几何级提升的同时,却伴随师生情感互动的算术级衰减,并引发师生情感交往困境:情感交往方式的离身化削弱情感温度,交往目的的功利化导致育人功能的弱化,交往场景的虚拟化加剧情感疏离化。面对智能技术带来的主体性情感危机,技术应用必须服从于教育的人文价值,以师生情感共同体场景化形式强调师生在多维共生场景中的“生命成长”。该文从情感交互、空间重构、角色重构、文化建构和伦理保障五个向度,系统梳理师生情感共同体场景化构建逻辑,并围绕价值导向、技术支撑、互动场域、智能反馈、育人保障机制五个路径展开探讨,以期更好地满足师生情感需求,实现自由而全面的成长。

2025 年 09 期 No.464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学习投入智能评测研究”(项目编号:24YJCZH363)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26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乡村教育振兴

科技韧性何以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吴易雄;隆舟;

科技韧性,作为支撑乡村教育振兴的钢梁,以其独特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重塑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形态。以科技韧性为棱镜,以韧性理论为基础,以逻辑思辨为方法,基于理论阐释、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的四维分析框架,折射出科技韧性赋能乡村教育振兴内涵本质的澄明、生成逻辑的解析、现实困境的显影和发展路径的描摹。研究发现,科技韧性主要赋能教育资源重组、教师能力拔高、教学模式创新和治理体系优化四个领域,而这些转变的齿轮,需要技术发展、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三组动力源的共同驱动,但基础设施的根基尚浅、教师数字素养的缺乏被动、教育治理的框架陈旧和科技伦理的风险显现四重困境都在考验着科技韧性的成色。为此,建构出夯实技术基础设施、培育教师数字素养、优化教育治理蓝图、促进教学模式融合和构筑可持续生态围栏五条路径,以期打开乡村教育振兴的崭新局面。

2025 年 09 期 No.464 ;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数字悬浮’困境及其破解路径研究”(课题编号:K24YB2200098)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20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数字教育之路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的教研共同体帮扶模式研究

马秀芳;陈家权;王朋利;

在乡村振兴与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背景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下文简称为“国家平台”)赋能的教研共同体成为破解城乡教育发展壁垒、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经大规模调研发现,国家平台在教研帮扶方面效能发挥不足。为此,该研究提出依托国家平台构建教研共同体,聚焦资源、师资、课堂、课题等关键要素并实施全面帮扶,形成多要素协同的实践模式,同时构建了CIPP帮扶效果评估框架。研究以覆盖全国14个市、区、县70所学校的跨区域教研共同体为对象,开展两年多的实践追踪与干预,经过CIPP评估发现,“共同体组建-智能化升级-生态重塑”递进式帮扶体系,有效促进了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的深度融通,大幅提升了资源的适配度及传播效率;名师引领与双师课堂协同机制,充分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切实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研共同体的课堂帮扶路径,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课题帮扶模式,实现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的双向互促与转化。研究表明,该模式通过精准化资源匹配、数据驱动决策及生态化协作机制,有效缩小区域教育数字化差距,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2025 年 09 期 No.464 ;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师使用粘性与干预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BCA240051)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7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数字中国战略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构架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陈亮;陈泽寅;廖婧茜;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建设的基本诉求,而数字中国战略为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迎来新契机。在数字中国战略的驱动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数字技术变革同频共振,塑造一套整全性的教育生态格局,助力于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以数字技术变革为逻辑主线,主动融入数字中国战略,与知识体系、产业创新、治理生态、智慧链条的结构要素形成耦合性适切关系。基于此,数字中国战略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以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主体逻辑、价值逻辑的逻辑架构,全面强化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治理组织生态与社会服务能力。为有效应对加速社会转型带来不确定性风险,如当前数字知识碎片化、数字技术迭代快速、数字信息孤岛严重、数字资源分散等问题,优化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育人基地、推动数字高等教育治理、推动“四链”融合创新,将成为数字中国战略下高等教育强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路径。

2025 年 09 期 No.464 ; 2025年陕西省社科基金“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25SZ05);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项资助“教育强国背景下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BXM2025006)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30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9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破局家校社协同困境:数字教联体的技术治理机制解析——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的多案例分析

荆洲;梁祖连;杨启光;

在“双减”政策深化与数字化转型驱动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面临资源分散、沟通滞后、责任模糊等结构性矛盾,其传统运行机制难以适配教育治理现代化需求。针对此,有必要探索数字化转型中形成的“数字教联体”的技术治理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解构数字教联体典型案例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1)在技术协同层面,案例通过平台整合与数据驱动决策优化资源供给模式;(2)在组织协同层面,案例依托弹性治理架构突破主体分散桎梏;(3)在环境协同层面,案例以政策牵引与社会参与构建开放、可持续育人生态。进而,研究验证了TOE框架的解释力,并从“技术协同、组织响应、环境催化”三个维度提出本土的改进路径。该研究为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供了操作指南,助力基础教育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2025 年 09 期 No.464 ; 2024年度河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从数治到数智:职业院校数字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4ZJJGGH15)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41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3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数字素养演进路径与多层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五年大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周驰;杨会云;李佳平;陈敏;

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教师数字素养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开展教师数字素养的长期动态追踪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发展规律与作用机制,为科学决策与精准赋能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该研究基于2019—2023年对同一地区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持续追踪,依托五年累计获得的169,405份测评样本,综合运用回归分析、非线性趋势建模、聚类分析与多层线性模型等方法,系统探讨了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趋势、演进路径及其关键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教师数字素养整体水平呈现稳步提升趋势,性别、学历与学段对教师数字素养发展速度具有显著调节作用;(2)不同区域教师发展路径呈现出从“意识驱动”到“责任导向”再到“能力成熟”的跃迁序列,乡村教师表现出后发增长优势,城乡差距正逐步缩小;(3)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水平受个体特征、区域环境与时间进程三重因素的协同驱动,其中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论为教师队伍发展策略优化与区域教育数字化治理提供了参考。

2025 年 09 期 No.464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多模态学习分析视角下教师教学反馈状态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YJC8801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信息素养视角下融合多模态数据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2277020)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39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面向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提升的双师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基于ICAP理论的视角

康欣欣;乜勇;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成为推动双师教学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求。研究根据ICAP主动学习理论的分析框架及其操作定义,立足双师实践共同体协同研修路径和基于ICAP理论的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提升路径,构建了面向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提升的双师教学双循环模式。继而,基于高一英语课程为期一学期的实践应用,开展对照检验发现:该模式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业成就,增强学生深度学习各维度的能力,还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抑制消极情绪滋生具有重要作用。

2025 年 09 期 No.464 ; 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轻量化信息技术在薄弱中小学校应用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GH23Z0010)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3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数字化赋能大学英语阅读的高质量产出导向教学模式研究——以《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长篇阅读》教学实践为例

龚玲;

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法,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实施个性化学习和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评价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数字化赋能大学英语阅读的高质量产出导向教学模式,通过明确产出目标,可以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与批判性思考。该模式紧扣“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深刻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学用结合”以及“以评价促进学习”的教学理念,实现技术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而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实践证明,此模式不仅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更有助于培育其在新文科环境下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为国内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与实践方向。这一创新教学模式的推出,无疑为高等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与启示,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与实践。

2025 年 09 期 No.464 ; 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学习强国’平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2-0839); “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学习强国’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项目编号:ZGWYJYJJ12A157)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23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