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2 No.455 31-38+47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注意力治理:机制、风险及其应对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及其应对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ZD183);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不确定性研究的社会学转向及其体系建构”(项目编号:22ASH002)研究成果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Abstract):
教育数字化实践深刻影响政策、组织以及主体层面的注意力分配,不仅其本身体现着政策层面的高度关注,也影响着教育科层组织的运作逻辑以及教育主体的行动秩序。具体而言,教育数字化建设中的注意力分配主要通过嵌入机制、分层机制以及同步机制实现,教育数字化建设改变了注意力嵌入的时空环境、分层的先后次序以及同步的运行逻辑。这使得教育领域中的注意力分配更加高效的同时,也导致了注意力脱嵌、注意力失序以及注意力错位等潜在风险。对此,需要从韧性嵌入、规范引导、数字赋能等层面入手,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注意力治理,助力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高质量推进。
关键词(KeyWords):
教育数字化;注意力治理;治理机制;风险应对
1,026 | 1 | 50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参考文献
[1]陈丽,张文梅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方位与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3,(9):1-8+17.
[2]董艳,唐天奇等.教育5.0时代:内涵、需求和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24,30(2):4-12.
[3]赵健.技术时代的教师负担: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新视角[J].教育研究,2021,42(11):151-159.
[4][19]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发展机遇[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5-15.
[5]潘云鹤.人工智能2.0与教育的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18,(5):5-8+44+79.
[6]李锋,顾小清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逻辑、内驱动力与推进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4):93-101.
[7]练宏.注意力分配--基于跨学科视角的理论述评[J].社会学研究,2015,30(4):215-241+246.
[8][美]詹姆斯·G·马奇.王元歌,章爱民译.决策是如何产生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8.
[9][22]庞明礼.领导高度重视:一种科层运作的注意力分配方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9,(4):93-99.
[10]Lewis J D,Weigert A J.The structures and meanings of social time[J].Social forces,1981,60(2):432-462.
[11]景天魁,张志敏等.时空社会学:拓展和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72-276.
[12]王伟玲.加快实施数字政府战略: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电子政务,2019,(12):86-94.
[13]杨晓哲,王若昕.困局与破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下一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3):82-90.
[14]张敬威,苏慧丽.远程在场的知识延展与存在收缩--对在线教育的存在论阐释[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1):65-70.
[15]周雪光.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J].学术月刊,2014,46(10):5-11+32.
[16]孙柏瑛,周保民.政府注意力分配研究述评:理论溯源、现状及展望[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11(5):156-168.
[17]艾巧珍,徐赟.数字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基于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24,30(2):100-108.
[18]刘三女牙,刘盛英杰等.智能教育发展中的若干关键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21,(4):1-7+76.
[20]董倍宏,杨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确定性风险及其治理[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11):52-59.
[21]练宏.注意力竞争--基于参与观察与多案例的组织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6,31(4):1-26+242.
[23]李慧勤,李晓双等.城乡学生认知能力差异的实证研究--基于云南五个县市的报告[J].教育研究,2017,38(7):115-121.
[24]王继新,韦怡彤等.疫情下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现状、问题与反思--基于湖北省“停课不停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0,(5):15-21.
[25]李爽,郑勤华等.在线学习注意力投入特征与学习完成度的关系--基于点击流数据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1,(2):105-112.
[26][英]安东尼·吉登斯.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122.
[27]李铭,韩锡斌等.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挑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22,(7):23-30.
[28]Snyder,K.,et al.Snyder Living on the Edge of Chaos:Leading Schools Into the Global Age[M].Milwaukee,WI:ASQ Quality Press,2008.38-39.
[29]文军,刘雨航.面向不确定性: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其应对[J].地理科学,2022,42(3):390-400.
[30]刘邦奇,王雅筱.区域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挑战、逻辑框架与实践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3,(10):89-97.
[31][45]刘邦奇,胡健等.教育数字基座赋能数字化转型:内涵、框架及典型场景[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6):101-111.
[32]吴永和,许秋璇等.数字化赋能未来教育开放、包容与高质量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3):104-113.
[33]许恒,黄超凡等.数字化发展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理论机制与运行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3,(10):57-65.
[34]李玉顺,安欣等.数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践的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3):69-78.
[35]田俊,田文汇等.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一项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的混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10):126-133.
[36]谢幼如,夏婉等.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逻辑要义、实践向度与典型样态[J].中国电化教育,2023,(9):50-58.
[37]周刘波,张梦瑶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3,(10):98-105.
[38]魏非.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思路框架与行动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3,43(10):1-7+16.
[39]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面向未来的教育“转基因”工程[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5):12-19.
[40]徐显龙,许洁等.数字化教育场景应用的范围和成熟度探析--基于2012-2022年文献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6):92-100.
[41]杨宗凯.在中国教育学指引下推进教育数字化[J].教育研究,2023,44(7):12-16.
[42]邱昆,刘丙利.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空间逻辑:在场、样态及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23,(7):61-68.
[43]袁振国.数字化转型视野下的教育治理[J].中国教育学刊,2022,(8):1-6+18.
[44]赖明谷,代春阳.“附近”消失的当下:用教育重建“附近”[J].现代大学教育,2023,39(5):9-19+112.
[46]张黎,周霖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及其规避--基于教育主体性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5):47-53.
[47]祝智庭,戴岭.综合智慧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2):4-11.
[2]董艳,唐天奇等.教育5.0时代:内涵、需求和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24,30(2):4-12.
[3]赵健.技术时代的教师负担: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新视角[J].教育研究,2021,42(11):151-159.
[4][19]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发展机遇[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5-15.
[5]潘云鹤.人工智能2.0与教育的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18,(5):5-8+44+79.
[6]李锋,顾小清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逻辑、内驱动力与推进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4):93-101.
[7]练宏.注意力分配--基于跨学科视角的理论述评[J].社会学研究,2015,30(4):215-241+246.
[8][美]詹姆斯·G·马奇.王元歌,章爱民译.决策是如何产生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8.
[9][22]庞明礼.领导高度重视:一种科层运作的注意力分配方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9,(4):93-99.
[10]Lewis J D,Weigert A J.The structures and meanings of social time[J].Social forces,1981,60(2):432-462.
[11]景天魁,张志敏等.时空社会学:拓展和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72-276.
[12]王伟玲.加快实施数字政府战略: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电子政务,2019,(12):86-94.
[13]杨晓哲,王若昕.困局与破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下一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3):82-90.
[14]张敬威,苏慧丽.远程在场的知识延展与存在收缩--对在线教育的存在论阐释[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1):65-70.
[15]周雪光.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J].学术月刊,2014,46(10):5-11+32.
[16]孙柏瑛,周保民.政府注意力分配研究述评:理论溯源、现状及展望[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11(5):156-168.
[17]艾巧珍,徐赟.数字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基于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24,30(2):100-108.
[18]刘三女牙,刘盛英杰等.智能教育发展中的若干关键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21,(4):1-7+76.
[20]董倍宏,杨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确定性风险及其治理[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11):52-59.
[21]练宏.注意力竞争--基于参与观察与多案例的组织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6,31(4):1-26+242.
[23]李慧勤,李晓双等.城乡学生认知能力差异的实证研究--基于云南五个县市的报告[J].教育研究,2017,38(7):115-121.
[24]王继新,韦怡彤等.疫情下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现状、问题与反思--基于湖北省“停课不停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0,(5):15-21.
[25]李爽,郑勤华等.在线学习注意力投入特征与学习完成度的关系--基于点击流数据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1,(2):105-112.
[26][英]安东尼·吉登斯.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122.
[27]李铭,韩锡斌等.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挑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22,(7):23-30.
[28]Snyder,K.,et al.Snyder Living on the Edge of Chaos:Leading Schools Into the Global Age[M].Milwaukee,WI:ASQ Quality Press,2008.38-39.
[29]文军,刘雨航.面向不确定性: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其应对[J].地理科学,2022,42(3):390-400.
[30]刘邦奇,王雅筱.区域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挑战、逻辑框架与实践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3,(10):89-97.
[31][45]刘邦奇,胡健等.教育数字基座赋能数字化转型:内涵、框架及典型场景[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6):101-111.
[32]吴永和,许秋璇等.数字化赋能未来教育开放、包容与高质量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3):104-113.
[33]许恒,黄超凡等.数字化发展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理论机制与运行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3,(10):57-65.
[34]李玉顺,安欣等.数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践的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3):69-78.
[35]田俊,田文汇等.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一项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的混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10):126-133.
[36]谢幼如,夏婉等.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逻辑要义、实践向度与典型样态[J].中国电化教育,2023,(9):50-58.
[37]周刘波,张梦瑶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3,(10):98-105.
[38]魏非.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思路框架与行动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3,43(10):1-7+16.
[39]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面向未来的教育“转基因”工程[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5):12-19.
[40]徐显龙,许洁等.数字化教育场景应用的范围和成熟度探析--基于2012-2022年文献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6):92-100.
[41]杨宗凯.在中国教育学指引下推进教育数字化[J].教育研究,2023,44(7):12-16.
[42]邱昆,刘丙利.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空间逻辑:在场、样态及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23,(7):61-68.
[43]袁振国.数字化转型视野下的教育治理[J].中国教育学刊,2022,(8):1-6+18.
[44]赖明谷,代春阳.“附近”消失的当下:用教育重建“附近”[J].现代大学教育,2023,39(5):9-19+112.
[46]张黎,周霖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及其规避--基于教育主体性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5):47-53.
[47]祝智庭,戴岭.综合智慧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2):4-11.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434
引用信息:
[1]刘雨航,方淑敏.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注意力治理:机制、风险及其应对[J].中国电化教育,2024,No.455(12):31-38+47.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及其应对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ZD183);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不确定性研究的社会学转向及其体系建构”(项目编号:22ASH0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