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2 No.455 8-14+22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体系的构建与递送路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合作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HA200266)研究成果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Abstract):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体系是提升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基石,也是推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涉及到多元主体以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体系,内容繁多复杂,该文基于多主体和多学科视角,分别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对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进行系统梳理,构建分模块、分阶段、分类别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体系,并进一步提出研制系统科学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密织”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递送网络、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互联网+家庭教育服务”创新模式等多元协同、多模式融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递送路径,为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和专业性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体系;理论基础;现实依据;递送路径
1,194 | 0 | 5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参考文献
[1]晏红.家庭教育指导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93.
[2]Baltes P B,Staudinger U M.Lifespan Psychology: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9,(1):471.
[3]Piaget J.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52.
[4]Erikson E H.Childhood and Society[M].New York:W.W.Norton&Company,1950.
[5][8]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5):27-29.
[6]李洪曾.如何进行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实验[J].学前教育研究,1998,(2):30-34.
[7]中国儿童中心组编.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推进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2.
[9]唐皇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5):22-26.
[10]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参与式培训手册[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163.
[11]李启明,王纪婷.家庭氛围、子女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代际传递的关系:亲子性别和子女年龄的差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2,20(2):282-288.
[12]李娜.家庭氛围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25(2):120-123+128.
[13]朱新卓,骆婧雅.“双减”背景下初中生家长教育焦虑的现状、特征及纾解之道--基于我国8省市初中生家庭教育状况的实证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23,(4):49-56.
[14]边玉芳,张馨宇.新时代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2):40-46+54.
[15]柯清超,刘丽丽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四重机制[J].中国电化教育,2023,(3):30-36.
[16]曾媛,黄志南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情况、典型模式与赋能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3,(11):98-104.
[2]Baltes P B,Staudinger U M.Lifespan Psychology: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9,(1):471.
[3]Piaget J.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52.
[4]Erikson E H.Childhood and Society[M].New York:W.W.Norton&Company,1950.
[5][8]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5):27-29.
[6]李洪曾.如何进行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实验[J].学前教育研究,1998,(2):30-34.
[7]中国儿童中心组编.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推进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2.
[9]唐皇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5):22-26.
[10]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参与式培训手册[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163.
[11]李启明,王纪婷.家庭氛围、子女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代际传递的关系:亲子性别和子女年龄的差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2,20(2):282-288.
[12]李娜.家庭氛围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25(2):120-123+128.
[13]朱新卓,骆婧雅.“双减”背景下初中生家长教育焦虑的现状、特征及纾解之道--基于我国8省市初中生家庭教育状况的实证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23,(4):49-56.
[14]边玉芳,张馨宇.新时代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2):40-46+54.
[15]柯清超,刘丽丽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四重机制[J].中国电化教育,2023,(3):30-36.
[16]曾媛,黄志南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情况、典型模式与赋能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3,(11):98-104.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78
引用信息:
[1]边玉芳,张馨宇.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体系的构建与递送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4,No.455(12):8-14+22.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合作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HA200266)研究成果